Founder of Hong Kong Ming Sang Steel Bamboo Steamer Factory: Lui Ming

職人不倦、一生懸命

The origin of a craft

Mr. Lui Ming was born in December 1930 in He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Lui Ming was born into a wealthy family and made a living by farming. But Mr. Lui Ming is not willing to settle for the status quo. When he was 19 years old, he decided to find a villager to introduce him to a factory in Guangzhou, where he learned the skills of making bamboo steamers and powder sifters.

The "Great Escape" Era

In June 1962, 32 years old Mr. Lui Ming, smuggled himself into Sai Kung, Hong Kong via the Macau waterway and landed in Sai Kung, Hong Kong. At that time, he was penniless and could only temporarily stay at a friend's house. He found a shop specializing in making baskets (powder sifters) in Shantung Street, Kowloon, and worked as a temporary worker, using his skills to make a living.

Start an Undertaking

直至1971年初,立志要創業的呂明先生決定不再寄人籬下,在新填地街租了一間不夠100呎的板間房作為休息、鑽研和生產蒸籠、粉篩的地方,那就是明生蒸籠廠的起原!呂明先生發現當時市面上的蒸籠和粉篩,人手工序繁複導致起貨率十分慢,而且耐用期都十分短,所以他憑著自己的以前學會的手藝和經驗,加上對原材料和機械的認識,呂明先生更用他當時更花了大部份的資金去找機械公司幫忙,根據他的想法和要求成功鑽研了很多半機械式用具和操作來輔助制作蒸籠和粉篩,大大減少人手工序的時間(最高峰時,1小時能生產出40個蒸籠)和提升到產品的耐用度! 
呂明先生每天早上都會用尼龍做的旅行袋裝著滿滿不同尺寸的蒸籠,走遍全港大大小小不同的酒樓和荼檔去推銷他的蒸籠。 接到訂單後,晚上就會回到他細小的工作間裡,夜以繼日的不停趕工生產蒸籠。

The result of hard work

大約1970年代中期,呂明先生憑著對蒸籠品質的堅、,刻苦耐勞和不怕吃虧的態度,成功獲得很多酒樓、荼檔和餐廳廚師的賞識和認同,令到生意慢慢起飛。隨著生意和客源的數量增加,呂明先生為了能夠有足夠的地方去放置原材料,用具和存貨去制作和提供蒸籠給每一位的客人,決定搬到元朗田心村。他把一個養豬場改建成一個適合生產蒸籠的工廠,當時更聘請和教導一些工人來幫助制作蒸籠。

Recommend to others/put yourself in their shoes

1980年代初期,呂明先生在油麻地上海街275號,開設了第一間鋪頭 “明生鋼竹蒸籠籮斗”。

80年代,呂明先生的生意如日中天,但他不但沒有固步自封,更時常聽取來自不同酒樓的廚師和店舖客人的意見,從而把傳統的竹蒸籠改良把傳統竹蒸籠上的竹片子口改良成不銹鋼子口,並成為第一位在香港創造出不銹鋼圈蒸籠的人
同時為了好多獨特尺寸的全不銹鋼蒸籠,可以配合當時最家傳戶曉的電飯煲上使用,令到市民可以在煮飯的同時煮熟或加熱餸菜。

工業黃金年代

在1980年代後期,當時中國大陸正值改革開放階段鼓勵工業發展。呂明先生眼見香港生產量供不應求,而所以便決意把生產廠房搬到中國大陸生產。一開始先在深圳,後來再搬到廣州直到現在位於白雲區的廠址(安安不銹鋼廚具廠)。至1990年初,廠房工人的數量增加,生產力大增,加上三位兒子,呂樂賢、呂樂觀和呂樂安的輔助,把呂明先生所創立的品牌 “明生” 的蒸籠和粉篩推銷到海外多個國家,令到有當時有不少不良的商人/廠商都紛紛抄襲或冒充販賣“明生”品牌的蒸籠。

職人精神

時至今日,雖然呂明先生和他創立的 “明生鋼竹蒸籠” 都同其他行業一樣,經歷了很多歲月的洗禮。呂明先生至今已經93歲,但他仍然保持不斷學習的態度去嘗試繼續鑽研和開發新的方法去做好每一個蒸籠。呂明先生還不時利用他的手藝、知識和營商經驗去教導他的子孫,幫助他們在生意上解決難題。

繼往開來

從2015年,呂明先生的其中一位孫子,呂天凱(Jimmy Lui)從海外回流香港。 呂天凱先生回港後,他不斷分別在香港和廣州的廠房兩邊穿梭。 在廣州的廠房,他會跟著負責管理工廠和國內業務的父親呂樂安先生去學習一間工廠從員工、設備、原材料、生產和成品的管理。 
在香港的廠房,他輔助負責香港批發業務的爺爺呂明先生和母親呂黃艷華女士,從而了解香港廠房的營運和銷售模式,認識香港的同業行家和客戶,最重要的是香港客人對產品的品質標準。  經過一段時間的他發現當時香港的烘焙業,不論是商業上或家庭的業餘愛好者對於用具上的品牌和款式選擇都十分之小。 
因為當時想要品質好的用具就只有選擇外國的品牌,但相對價格都比較貴和款式不多,而且市面上只有小量的商店能夠購買。大部份的客人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有選擇價格便宜,但品質十分參差的用具。 發現這個情況後,呂天凱就利用自己工廠的資源去生產不同款式、尺寸、安全、價格大眾化,而且選美觀耐用的烘焙用具品。
呂天凱先生在2021年初正式成功注册品牌 “明品”MingBan,主要業務是推廣自已工廠生產自家品牌的烘焙產品,除了保留“明生”品牌的竹/不銹鋼蒸籠和粉篩,還生產/為客人訂制高品質的不銹鋼和鋁合金的烘焙用具供應給DIY烘焙店,麵包餅店和食物工埸等等。其次就是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去幫助有需要的客人搜羅有質素/價廉物美的用具供應給他們. 呂天凱先生希望可以為“明生”引入更多新的產品,和不同客源的銷售渠道,同時秉承爺爺一直堅持的設身處地和推己及人的職人精神,把“明生蒸籠”這個品牌一直延續落去!